查看原文
其他

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种水稻,别人眼里的风景,其实是他的生活

余杭发布 2020-10-26


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,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,积极发展多种经营,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。”小余儿推出的“身边的小康 · 温暖的回响”系列,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余杭人的幸福生活。


身材魁梧,皮肤黝黑,是瓶窑镇长命村村民梁仁明给人的第一印象。家住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东头的他,是当地种田的一把好手。


2015年夏天,梁仁明在如今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,承包了800多亩土地,种植水稻。去年7月6日,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,这片五千年的土地,从此备受世人瞩目。


梁仁明和他的遗址水稻田


梁仁明辛勤耕耘的土地,

成了别人眼中别样的风景。

在这块土地上当农民,

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?



当年,梁家是村里的万元户



每天上午9点前和下午5点后,公园的非营业时间里,梁仁明可以入园,到田间地头搞生产。他的汽车后备箱里,永远放着一双套鞋,看到田里长杂草,就下去拔一拔。


最近的连日降雨,使得野草和水稻一起疯长。拔下的草带着泥水,如果直接拉出去,一路滴滴答答的,势必影响公园整洁。梁仁明一边拔,一边把草揉成团,用力按回水田淤泥里,当绿肥来还田,这是他种地多年自己总结的经验。



公园的大部分土地,原本属于瓶窑镇长命村。这里原来也主要种水稻,公园的建设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这里的原有生态。


村里的生活,让童年时的梁仁明,过得无忧无虑。过去,农村上梁、结婚、生子、办白事摆的酒席,一连要吃三天,村里掌勺的就是梁家父母。大人们做乡厨,每天早出晚归,全年无休,生意好得不了。


梁仁明的父亲,是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。除了当厨师,他还经常去河塘摸鱼,拉去市场贩卖。大冬天的,河上的冰有瓦片那么厚,梁家父亲就穿着短裤汗衫,跳到河里抓鱼挣钱。



就这样,慢慢靠着勤劳和聪明,梁家攒下一份家业。上世纪80年代,梁家成了村里8组第一个万元户,人人都羡慕。



种地确实苦,但人总要吃饭
土地不会辜负你



小时候,梁仁明很调皮。父亲就希望他多读点书,将来好出人头地。然而事与愿违。


1990年前后,父亲的腿脚渐渐不听使唤。刚开始,只是走路一瘸一拐,后来,连床都起不来。父亲一病,乡厨的活计,家里是没法再接了。顶梁柱倒了,母亲日夜陪护在父亲身边,吃喝拉撒全靠她一人伺候。


梁仁明有个姐姐,那时,去了杭城一所高校食堂打工,每月工资200多元,是家里唯一稳定的经济来源。父亲得病那年,梁仁明才12岁,小学刚毕业的他,决定辍学,回家种地挣个饭钱。



梁家四口人,在村里有口粮地。那几年,全家人吃的米和菜,都是梁仁明一个人在自家地里种出来的。除了白天种地,每年5月到8月的夜晚,他还去田里摸黄鳝,一个晚上能摸20多斤黄鳝,清早再拉到集市上去卖,小的2-3元/斤,大的能卖4-5元/斤。


冬天,村里的鱼塘都要干塘清淤,等养殖户抓完鱼,会有些小鱼小虾落下。梁仁明征得人家同意后,会下塘摸些鱼虾上来,大的拿去买,小的带回家吃。就这样,靠着小小少年的努力,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又开始好转。


梁仁明家附近的小河塘


家里的情况,让梁仁明开始思考:今后自己要干什么行当,才能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好?那个年代,乡村经济正蓬勃发展,不少村里人嫌种地太苦,都跑去附近工厂上班。


土地荒废着没人耕种,梁仁明就想:不管什么时候,人总要吃饭,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,我来干。而且土地很坦诚,只要你辛苦付出,总会得到馈赠。“不如就在村里包地种水稻吧。”梁仁明在全村最偏的地方,找了20亩没人要种的地,花60元/亩的年租金盘了下来。



靠着大家的帮衬
粮食一年比一年卖得好
租的地也越来越多



第一年包地,梁仁明不懂,把新鲜猪粪往田里施,水稻不死不活地,损失了不少。后来才知道,掏粪不能掏口上新鲜的,要往里淘陈一点的,施的时候,最好拌点稻谷灰,这样更方便而且不烧根。



到了秋收时,1万多斤稻谷收割上来,问题又出现了,村里根本没地方晒谷子。村民帮忙,把梁仁明的谷子晒在村道上,来来往往的拖拉机、摩托车难免会压到一些,这样又损失了不少。


偏偏不巧,那年秋天多雨水,谷子晒了潮,潮了晒,收起来的时候,成色都不太好。谷子拉到村里粮站,村里人帮他好说歹说,人家才答应便宜买下来。就这样,自己掏粪、背粮的辛苦日子坚持了三年,梁仁明终于攒下点积蓄。



20亩地种了三年,梁仁明吃尽苦头。手里有了积蓄,他想包些交通方便的地来种,先包了56亩地,第二年又增加了36亩。到了第三年,家门口的163亩地,也被梁仁明包下来种水稻。


连租两年后,种大棚蔬菜的来村里找地,出价200元/亩,种了2年,没有经营好。梁仁明觉得,家门口的地,如果给别人种去很没面子,于是咬咬牙,花同样的价钱租了回来,依然种水稻。



家庭农场办起来了

日子越过越好



这些年,梁仁明先后租下了村里的1000多亩土地,购置了拖拉机、翻耕机、播种机、收割机,还有农业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。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,已经一去不复返。


家门口位置最好的那163亩地,地租涨了好几倍。2014年,梁仁明成立了家庭农场,还置办了从水稻育秧到稻谷仓储的整条生产流水线。


家庭农场仓库的成套水稻生产流水线


2015年,现在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的农地招标,他和当地另一个大户中标,开始了在遗址公园种地的日子。当年,拿到土地已经是5月份,当时土地是抛荒的状态,长满了杂草。


6月中旬水稻必须播种下去,时间特别紧,大家一边整地,一边育秧,每天在地里挥汗如雨。公园不用除草剂,田里的杂草都是梁仁明和工人一根根手工拔除的。野草不停地长,大家就不停地拔。


早几年,还没有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这个概念时,梁仁明种的是普通的水稻品种,口感比较一般,收购价不到2元/斤。良渚申遗成功,公园开业运营后,梁仁明觉得商机来了。


冬天在公园种的油菜新打的油菜籽


今年,大米热销还没结束,地里刚收的油菜籽,还堆在仓库里等着榨油,今天特意订制了精美玻璃瓶小包装。去年,他特意选择了一些口感好的晚稻品种来栽培,今年卖出了5元/斤的好价钱,价格翻了三番。


“日子,真的是越过越好了。”梁仁明说。



 西瓜千万不能裹保鲜膜放冰箱,会中毒?辟谣! 余杭人爱吃,是有原因的! 良渚古城遗址的大日子要来了!精彩活动、游玩攻略请收好! 一针一线绘制锦绣台江!这群绣娘让苗绣走上世界舞台



内容支持/钱江晚报、瓶窑镇

编辑/一聪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